黄金马克是德意志帝国在1873年到1914年期间发行流通的货币。以取代德意志帝国统一前,各邦国自己发行的货币。
| 马克 | |
|---|---|
| Mark (德语) | |
1914年的德国纸马克 | |
| 使用地区 | |
| 使用地 | |
| 货币单位 | |
| 1 | 马克 |
| 1/100 | 芬尼 |
| 货币符号 | ℳ |
| 芬尼 | ₰ |
| 发行面额 | |
| 硬币 | 1, 2, 5, 10, 20, 25, 50 芬尼 1, 2, 3, 5, 10, 20 马克 |
| 纸币 | 5, 10, 20, 50, 100, 1000 马克 |
| 发行制造 | |
| 中央银行 | 德意志帝国银行 |
此信息框显示的是该货币被废止前的最后状态。 | |
正式名称为马克,而为了区别因此有了黄金马克的称呼。
自1876年1月1日起,金马克成为德意志帝国内唯一的合法货币。德意志帝国发行金马克作为流通中的本位货币,加速了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。 到了1914年,帝国的金马克发行的区域相当之广,最远涉及的是德属东非(德语:Deutsch-Ostafrika),在那里发行了面值是15卢比的金币,不过铸造相当简陋。 1915年,最后的金马克金币-威廉二世身穿戎装的20马克金币在普鲁士发行,随着大战爆发,德意志帝国就没有发行金币,直到1919年第二帝国灭亡。
标戳记号
硬币制造厂会在每枚硬币上打上大写字母作为标戳,以下为各字母所代表之制造厂。
| 标志 | 时间 | 铸币厂 | |
|---|---|---|---|
| 开始 | 结束 | ||
| A | 1871 | 至今 | 柏林铸币厂 |
| B | 1872 | 1878 | 汉诺威铸币厂 1878年解散 |
| C | 1872 | 1879 |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铸币厂 1880年解散 |
| D | 1872 | 至今 | 巴伐利亚铸币厂 |
| E | 1872 | 1887 | 德累斯顿铸币厂 1887年迁到弗赖贝格成立Muldenhütten铸币厂 |
| 1887 | 1953 | Muldenhütten铸币厂1953年解散 | |
| F | 1872 | 至今 | 司徒加特铸币厂 |
| G | 1872 | 至今 | 卡尔斯鲁厄铸币厂 |
| H | 1872 | 1882 | 达姆施塔特铸币厂 自1883年起关闭 |
| J | 1875 | 至今 | 汉堡铸币厂 |
| T | 1916 | 1917 | 德属东非 塔波拉 为应付一战期间所建立的铸币厂 |

